


“每个地方都有规矩,请你尊重当地规定。”现场视频中,一名手持盾牌的保安语气克制地劝说,而张某则坐在马背上反驳:”骑个马来就是破坏环境了?我只是借道离开。”双方交涉近5分钟后,张某突然夹紧马腹,马匹受惊前蹄扬起,险些踩踏到前排保安。据极目新闻记者从现场游客处获得的完整视频,混乱中确有保安左手被马咬伤(事后经医院诊断为二级暴露),另一名保安才持橡胶棍击打马头侧面。”当时廊道里有上百名游客,老人小孩都在拍照,马一受惊后果不堪设想。”目击者李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,冲突发生在下午3时许,正值国庆假期客流高峰,磻溪村S弯段瞬时游客量超过5000人。
10月8日,大理市喜洲镇人民政府就此事发布正式声明,明确洱海生态廊道自2025年8月22日起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整治,”严禁机动车辆、电动车辆及马匹进入”。声明强调,该规定既是出于生态保护需要——马匹粪便可能污染廊道植被和水体,也是为保障游客安全,”廊道设计承载量为日均3万人次,高密度人流中引入大型动物存在重大安全隐患”。据大理市政府官网公示,此次专项整治覆盖阳南溪至喜洲桃源段46公里廊道,已查处违规进入车辆137起,而”马匹闯入属首次发生”。
这座全长129公里的生态廊道,是大理投资91.91亿元打造的”洱海守护神”。2015年洱海两次爆发蓝藻危机后,当地实施环湖生态搬迁,拆除1806户民居,建成这条集湿地修复、污染拦截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屏障。上海交通大学云南(大理)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,廊道建成后,洱海总磷浓度从2016年的0.06毫克/升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.02毫克/升以下,透明度提升至2.29米创近20年新高,消失多年的海菜花重现湖面。”每天有600多名保洁员和生态监测员沿廊道工作,每公里设置3个水质监测点。”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旅游集团工作人员介绍,这条廊道年均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,是大理”生态旅游”转型的核心载体。
事件引发的网络讨论呈现一边倒态势。在微博话题”网红骑马闯洱海廊道引冲突”下,超80%网友支持保安行为。”景区不是网红秀场,2000万人的安全凭什么给你拍视频让路?”网友”@洱海原住民”的评论获得高赞;也有动物保护人士质疑处置方式,”可以牵走马匹或使用辣椒喷雾,击打马头过于粗暴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网友扒出张某过往视频,发现其曾在南京夫子庙景区骑马穿行机动车道,被交警当场教育,此次”侠客装扮”实为刻意打造的流量人设。
这场冲突撕开了生态保护与流量经济碰撞的缩影。大理州文旅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,其中超70%会到访洱海周边。巨大流量催生”旅拍经济”的同时,也带来违规航拍、踩踏湿地、投喂野生动物等问题。”仅今年国庆假期,我们就劝阻不文明行为3525起。”洱海生态廊道管理处负责人坦言,网红为博眼球挑战规则的事件时有发生,”上个月有博主在廊道内用明火煮茶,还有人开沙滩车闯入湿地,治理压力越来越大”。
上海交通大学云南(大理)研究院院长王欣泽指出,洱海治理已从”工程治污”进入”精细管理”阶段,”91.9亿元投资建成的硬件设施,需要全民规则意识来守护”。他提到,最新发布的”洱海指数”从生态、人文等8个维度评估保护成效,2025年上半年得分92.8分,”但规则遵守度这一指标仍在低位徘徊,反映出公众参与度有待提升”。
10月9日,大理市公安局通报称,已对涉事网红张某处以行政警告,对保安处置方式启动内部调查。在磻溪村S弯入口处,新增的”禁止马匹、机动车入内”标识牌已安装到位,旁边立着”洱海保护,人人有责”的宣传栏。午后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几名白族老人正沿着廊道散步,海菜花随波摇曳,远处苍山如黛——这幅”苍山不墨千秋画”的美景,恰是十年生态治理的见证,也是对每个游客文明素养的无声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