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速免费结束前收费站人员高喊快点】23 点 59 分的株洲西收费站,收费员彭为站在岗亭边缘的台阶上,荧光绿反光条在车灯下划出急促的弧线。“快点走!还有最后一分钟!” 他的喊声被车流轰鸣吞没,又立刻拔高八度,右手在冷风中挥出残影。监控画面里,距离免费时段结束仅剩 47 秒时,他朝着正要落下的栏杆大喊 “等一下”,黑色轿车应声冲过收费口,紧随其后的白色奔驰却被精准卡在 0 点整,栏杆重重落下的瞬间,车主无奈地拍了拍方向盘。
高速免费结束前收费站人员高喊快点
这场发生在 G4 京港澳高速 “西大门” 的紧张一幕,正是全国高速返程高峰的缩影。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,双节假期超 18 亿人次选择公路出行,其中 10 月 7 日单日高速公路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量达 24575 万人次,同比激增 25.5%。在安徽全椒县的吴庄收费站,这个拥有 36 条车道的 “华东门户” 当天承受了 14.8 万辆车流的冲击,出口方向 11.4 万辆车几乎将 24 条车道填满,是平日流量的 3 倍。“从下午 5 点开始,每小时通行量突破 1800 辆,是平日峰值的 4 倍。” 站长管旭东的对讲机里,清障救援指令每隔两分钟就响起一次。
收费站里的 “倒计时战” 早已打响。在浙江牟山收费站,有着 28 年春运经验的班长李科奇提前 3 小时就完成了设备检查,她给 6 名收费员分发了润喉糖:“最后两小时别喝水,省得跑厕所。” 这个细节在当晚派上了用场 ——22 点后,ETC 卡脱落、缴费凭证丢失等突发状况比平日多了 3 倍,李科奇带着工具包在车道间穿梭,修好被撞弯的挡车杆仅用了 4 分钟,而这 4 分钟里,又有 12 辆车顺利通过收费站。河北的环京津收费站则提前启用了 132 台移动充电设备,“以前充电要等半小时,现在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续航 300 公里。” 刚补能完毕的车主陈先生说,这样的效率让他比计划提前 20 分钟抵达收费站。
科技手段正在为这场保畅战注入精准力量。安徽的 “皖美高速大脑” 接入了四省 23 条路段数据,10 月 6 日沪昆高速嘉兴段出现拥堵时,系统第一时间向周边车主推送分流信息,联合交警、路政部门实现了 20 分钟内疏导。湖南在 15.5 对服务区新增的 144 个充电车位中,22 座液冷超充站创造了 “1 秒 1 公里” 的充电速度,长沙西服务区因此减少了 70% 的充电排队车辆。但即便如此,仍有车主因路况突变错过免费时段。在湖南炎陵县船形收费站,因山区道路拥堵,部分车主被收取全程费用后与工作人员争执,而江西大广高速横市收费站则采取了人性化处理 —— 对 24 点前已进入匝道的车辆全部免费放行,这个决定让当晚 300 多辆车避免了额外支出。
收费员的嘶吼背后,是对车主利益的守护。彭为所在的株洲西收费站四班 7 名员工,当晚平均每人挥手超过 2000 次,嗓子喊到发哑却没人顾上喝口水。“看到车主因为差几秒多交几百块,比自己亏钱还难受。” 彭为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。这种坚守收获了网友的暖心回应,当得知收费站给四班员工加了鸡腿时,社交平台上的点赞瞬间突破 10 万条,有网友留言:“他们挥的不是手,是实实在在的人情味”。而在吴庄收费站,管旭东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工作 16 小时,他们的午餐是站在车道边啃完的面包,“只要能让车主少等一分钟,这些都值。”
凌晨 1 点,株洲西收费站的车流逐渐稀疏,彭为终于喝到了第一口热水。监控画面回放里,他当晚帮助 37 辆车在免费截止前通过收费站,而全国范围内,这样的故事在无数个收费站同步上演。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,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拥堵时长较去年缩短了 40%,这背后是 125.5 对服务区的充电网络升级,是 “一路三方” 的联动疏导,更是无数收费员在寒夜里的嘶吼与坚守。正如李科奇所说:“保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但我们每个人多拼一秒,车主就能少等一分。”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收费站的栏杆上时,那些深夜里的挥手与呐喊,早已化作了归途上最温暖的注脚。